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
明十三陵坐落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北行,驱车约需四十分钟。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因为墓道是不规则的,突破了墓道通过中轴线笔直的通往墓室的常规,而是从边上绕了过去,这一绕就把人给饶迷糊了。还有明陵地宫很深,砖石结构的墓室又很坚固,并不好盗。所以明十三陵基本没有被盗过。
十三陵有几多个陵未被盗 扩展
明朝的13座皇陵从未被盗过,也就是通常说的明十三陵,在这些皇帝陵墓周边还有许多陪葬的陵墓,整个占地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
明十三陵的位置在北京昌平区燕山山麓,那里自从明成祖朱棣继位以来,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期间历时230多年,建造了13座皇帝陵,以及皇后、妃子和太子等陪葬陵墓,称得上是一个古墓群。
可是如此密集的古墓群,竟然没有被盗,实在令人称奇,据历时来看,在朝代更迭之际,天下战乱盗墓贼就猖獗,许多皇陵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以距今最近的清朝为例,清朝皇陵就多数被盗。
像大家熟知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他就盗挖了清东陵的慈禧陵墓和乾隆墓,其中慈禧墓中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大批国宝级的文物外流,实在是考古界和文物界的一大悲剧,孙殿英也因此落下骂名。
清东陵不仅是文物被盗,就连墓中的墓主人遗体也都遭到损毁,以清朝皇陵对比明朝皇陵,为何明朝皇陵没有被盗呢?难道是明朝皇陵之中没有陪葬品吗?当然不是,以考古专家开启的明定陵为例。

在明定陵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许多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其中一顶凤冠更是无价之宝,既然明朝皇陵之中同样有大量的奇珍异宝,为何无人盗挖呢?就连侵华时期的日军也没有盗挖,实在奇怪。
笔者认为大概有三个原因,其一就是明朝灭亡之后,占领北京的先后有李自成和清军,无论是谁去挖清东陵都会遭到天下人唾弃,为了名誉,他们不会去挖,尤其是清朝确立之后,更不会去挖。
第二点原因就是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和防盗措施都非常好,明朝皇陵在京城旁边,去盗挖很容易被人发现,此外明朝皇陵地宫入口深达27米,要想挖到入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清朝地宫入口距地面仅10米左右。
第三个原因就是陵墓的知情者已经不再人世,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对明朝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百余年后明朝皇陵的建造工匠都去世了,地宫入口一般几乎不可能找到。

而清朝则不一样,以慈禧墓来说,孙殿英在盗挖慈禧墓时就借助了当年的工匠的帮助,找到了所谓的“哑巴院”,然后直接挖到地宫入口,从而轻松盗取文物,由此可见明十三陵得以幸存实在是太难得了。
十三陵有几多个陵未被盗 扩展
明十三陵中只有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挖掘,其他十二个皇帝陵墓均没有被挖掘保护,帝王陵墓如果被盗将实行抢救性挖掘来保护文物古迹,而定陵的挖掘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许多文物古迹在出土时被氧化而损失惨重,故而而他十二个皇帝陵墓没有被主动挖掘。